2025年以來,襄陽高新區63個村(社區)共儲備后備力量203名,其中90后占比53%,大專以上學歷占比98%,隊伍結構持續優化。
近年來,襄陽高新區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聚焦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創新實施“蹲苗壯骨”工程,通過“選育管用”全鏈條培養,著力破解基層“人難選、人難留、人難用”難題,為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
?拓寬渠道嚴把“入口關”,建強人才“蓄水池”。襄陽高新區高度重視村(社區)“兩委”干部的后備力量儲備,堅持“內挖+外引”雙向發力,探索采用“三薦三評三公開”選拔工作機制,為各村(社區)選好“苗子”。該高新區采用“個人自薦+群眾舉薦+組織推薦”相結合方式,以現任村(社區)“兩委”成員、社區網格員為“主力軍”,同步吸納致富帶頭人、退役軍人、返鄉大學生及企業管理人員等群體的人才資源,建立涵蓋治理、產業、服務等多領域的后備力量信息臺賬,確保人才儲備多元化。采用基層黨組織初審、鎮(街道)部門聯審、區級專項審查,對203名后備人選進行“政治體檢”,確保隊伍純潔性。按照每個村不少于2名、每個社區不少于3名的標準對后備力量進行動態調整,不斷充實多元化人才庫。
分類考核筑牢“質量關”,構建動態“防火墻”。為強化村(社區)“兩委”干部隊伍質量,襄陽高新區建立“紅黃綠”三色管理體系,對考核不合格、群眾投訴集中的人選,給予紅色預警?,啟動退出機制,并同步補充新鮮血液,保持隊伍活力?;對履職成效不明顯的人選進行約談提醒,制定“一人一策”整改計劃,給予?黃色提醒,限期提升能力??;對表現突出的人選,優先納入“兩委”換屆推薦名單,給予?綠色激勵,樹立“能者上、庸者下”的鮮明導向?。創新“情景模擬+實戰評估”考核方式,安排后備力量加入征地拆遷、矛盾調解等專班,參與防汛救災、疫情防控等急難險重任務,在實戰鍛煉中按照優勝劣汰進行優化調整,及時補充新鮮血液,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環。
靶向培育抓實“作用關”,鍛造實戰“生力軍”。襄陽高新區通過“導師幫帶+平臺歷練+靶向賦能”三措并舉,構建全鏈條培養體系,不斷提升村(社區)后備力量實戰能力,推動后備力量快速成長為基層治理骨干。襄陽高新區黨工委領導班子成員、鎮(街道)黨(工)委班子成員包保聯系村(社區),定期下沉講授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等專題課程;推行“1名班子成員+1名后備干部”結對幫扶,選派優秀社區書記、離任老干部擔任后備力量的“實踐導師”,圍繞矛盾調解、群眾工作等場景開展案例教學?。搭建?跟班學習、?項目攻堅、?應急處突和?跨域交流四大平臺,以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群眾工作為核心課程,建立“3+X”培訓體系,靶向賦能針對性補足能力短板,實現基層后備力量從“儲備庫”到“主力軍”的質效轉化,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持續動能。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05034026號-9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7號院 郵編:100036 聯系電話:010-68209024 傳真:010-6820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