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江西航同電氣科技有限公司,只見數條全自動螺栓生產線正開足馬力,數字大屏實時顯示設備運行、能耗監測等重要信息。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剛剛投入500萬元引進了10條全自動螺栓生產線,人力成本降低了60%,產能提升了50%,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實現顯著提升。
這是新余高新區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縮影。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傳感設備、工業互聯網、云計算等數字應用技術注入傳統產業鏈,新余高新區制造業正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煥新蝶變。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戰略帶動下,數字化轉型已成為高新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為加快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新余高新區精心打造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和數字化診所,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已上線“小輕快準”產品60余個,數字化診所已擇優遴選26家服務商和100余名數字專員入駐。
依托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和數字化診所,新余高新區建立了“區領導+產業鏈、科級干部+標桿、普通干部+企業”全覆蓋幫扶體系,在重點企業組建“政府+服務商+專家”工作專班,開展“一對一”上門服務。建立每日調度盤點機制,實施電子化掛圖作戰,清單數據實時共享,工作進度實時通報。
2024年,新余高新區已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24家,同比增長11.4%;認定通過24家高新技術企業,有效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88家,連續兩年實現正增長;5家企業獲批科技領軍及入庫企業、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占新余市62.5%;獲批江西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3家,累計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寶順昌入選國家重點“小巨人”名單、實現全市零的突破。越來越多的傳統制造業企業為生產設備裝上了“數字云腦”,實現了生產效率、經營效益的顯著提升。
在這場數字化轉型浪潮中,新的扶持政策覆蓋企業軟硬件投入,貫穿于數字化改造全過程,精準切入企業實際需求,讓企業真實感受到了新余高新區支持數字化轉型的誠意。
為著力破解企業缺政策、缺資金、缺人才等問題堵點,調動企業積極性和主動性,新余高新區用足用活政策工具包,自籌資金4500萬元,以真金白銀激勵企業加速啟動數字化轉型,目前已兌現政策資金800余萬元。區財政另外安排專項資金3000萬元,針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業領域設備更新等項目,給予企業銀行貸款貼息。整合“財園通”“科貸通”等政策性貸款7380萬元,用于一體化推進數字化轉型、設備更新、科技創新等重點工作,激發政策疊加效應。
科技創新,人才為先。引進和留住人才,關鍵是要使各類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
為鼓勵支持各類人才創業,新余高新區建設了江西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高層次人才產業園、民營科技園、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創業一條街等多個創業孵化基地,為創業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現已入駐企業146家。首家省級創業孵化基地,入駐企業78家,吸納人才1749人;首家區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入駐企業38家,吸納人才964人。同時,推行“人才+項目+技術”“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假日專家”等模式,實行組團引進、一體引進,借力“大腕物色大咖”,海外人才引進計劃等,破解內地開發區“引才難、留才難”等問題。全區12家新余市級“研發飛地”凝聚了各類科研人才500余人,其中博士23人,碩士75人。成立了“高新區人才服務中心”,專門配備3名服務專員,9名代辦員,竭盡全力為人才解決安居落戶、家屬就業、子女就學等問題,當好服務人才“店小二”。
新余高新區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繼續加大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扶持力度,積極搭建高校和企業產學研合作橋梁,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強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與科技人才引進培育,引導企業不斷提升研發水平,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科技動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05034026號-9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7號院 郵編:100036 聯系電話:010-68209024 傳真:010-6820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