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業從內資轉外資登記需要多久?在濟南高新區,這個答案是“半天”。3月11日,重點入區項目茂碩科技有限公司順利完成增資,為保障外方資金按時到賬,濟南高新區審批服務部“一對一”靠上服務,連夜幫助企業準備申報材料,從接收申請到業務辦結,不到半天時間完成內資轉外資登記。企業負責人感慨:“這樣的速度,讓我們對投資高新區的信心更足了!”
這是濟南高新區審批服務部2025年深化改革、優化服務的縮影。作為打造“營商環境第一區”的重要窗口,審批服務部以企業需求為改革原點,不斷突破制度瓶頸,用審批提速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刀刃向內:以制度創新破解企業痛點
改革從直面問題開始。1月14日,山東綠諾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外籍股東在濟南高新區辦理企業注冊時,切身感受到“互認文書”改革帶來的便利。濟南高新區審批服務部通過提升外國投資者“互認文書”含金量,允許在濟南都市圈內任一登記機關提交過主體資格證明原件的外國投資者,再申請登記時只需提交加蓋檔案證明章的主體資格證明復印件作為主體資格證明材料即可辦理。這項改革讓文書流轉從“反復提交”變為“一次認證”,企業材料準備時間大幅壓縮,外國投資者真切感受到“文書含金量”向“服務含金量”的轉化。
制度創新的觸角持續延伸。當世紀開元智印互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旗下八家公司面臨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地址變更需求時,濟南高新區審批服務部創新推出“集成受理+統一勘驗+精準指導”服務。成立專項服務小組,采取“集成辦理”模式,統一受理材料、統一勘驗標準,確保變更業務高效推進。2月26日,勘驗人員一天內完成8家公司全部點位核查,現場反饋整改意見并指導企業當日完成整改。勘驗過程中,工作人員還了解到企業《印刷經營許可證》換證需求,指定專人對接后續申報工作,將服務延伸至企業實際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3月,濟南高新區審批服務部與高新稅務分局攜手,為聽障創業者小董帶來一場跨越600公里的“無聲服務”。小董幾年前在合肥成立了一家個體工商戶,因個人發展規劃需注銷,卻受身體障礙和異地辦理的阻礙注銷手續一度停滯。得知自己居住的濟南高新區推行“跨省通辦”服務后,他前往政務服務中心尋求幫助。濟南高新區審批服務部以“跨省通辦”機制為依托,聯合高新稅務分局,通過全程幫辦、線上聯辦、材料代寄等創新服務,成功為聽障人員遠程辦理了安徽省合肥市個體戶的注銷手續,將辦理時限縮至半個工作日,實現業務辦理“一次不跑、異地辦結”。近年來,濟南高新區致力于構建“線上全程網辦、線下精準幫辦、跨域協同聯辦”的立體化服務體系,推動更多高頻事項“異地可辦”,目前已與43個地區52個部門簽訂27份“跨域通辦”協議。
刀刃向內的改革遠不止于此。在濟南市率先實現“個轉企”全程網辦、創新升級公共資源交易“掌上辦”服務平臺、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提升大型戶外廣告審批效能與服務質量、完成首個“目錄外+市域內分散”項目評審、華北區域“心電醫學影像中心”項目落戶濟南高新區……一季度一系列改革形成疊加效應,讓企業在業務辦理全周期中感受“潤物無聲”的服務升級。
服務向外:用場景思維重塑政務生態
濟南遙墻機場配套設施項目作為2025年山東省重大項目,面臨建設周期長、驗收交付緊等挑戰。濟南高新區審批服務部創新實施“分期驗收”模式,依據《高新區單位工程單獨竣工驗收實施細則》,在確保“質量過關、功能完整、分割合理”前提下,分期開展規劃核實、消防驗收等工作。該模式預計使項目提前6個月交付,有效保障機場運營功能分階段釋放,為重大項目建設提供了審批保障。
當改革突破單點創新,便自然向更廣闊的服務場景延伸。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工程是貫穿濟南東西城區的交通“大動脈”,該線路的鳳凰路站位于濟南高新區漢峪金谷西側,周邊商務辦公場所密集、人員出行需求大,是服務高新區企業群眾的重要站點之一。為保障2025年重點項目建設,濟南高新區審批服務部創新審管互動模式,牽頭出臺《濟南高新區道路挖掘修復“一件事”實施方案》,推行道路挖掘修復“一件事”集成服務,助力軌道交通等項目建設提速增效。以鳳凰路站為例,實施道路挖掘修復“一件事”改革后,審批環節、現場勘察流程及所需提交材料均減少50%以上,項目手續辦理整體效率提升60%以上。
服務場景的拓展往往始于細微處。濟南高新區街舞協會負責人高女士體驗到了便捷高效的服務——一次性領取了《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和一套免費印章。這一便捷體驗得益于濟南高新區審批服務部對社會組織登記“一件事”服務的升級,即推行“集成辦”新模式。該模式通過強化信息共享、優化業務流程、延伸服務觸角,整合登記證書申領、公章刻制、銀行開戶、稅務登記等全鏈條業務,實現社會組織登記“一件事”再升級,壓減材料10余份,減免費用5000多元,激發社會組織提升發展水平,發揮好行業引領作用。
更讓企業暖心的,是服務的“顆粒度”。針對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特殊工時審批需求,工作人員帶著政策進車間,逐崗梳理適用標準;為助力恒瑞項目如期開工,工作人員梳理開工前手續顆粒化清單,精準服務企業;以“一窗通辦+數據共享”的集成受理模式,將濟南萬達國際電影城等4家影院電影放映許可證延期換證的辦結時間縮至一小時內……一季度,這些主動靠前、精準入微的服務舉措貫穿審批服務全鏈條,直擊企業痛點,讓審批服務從“坐等上門”變為“主動敲門”。
改革協同:構建政務服務共同體
改革的系統性突破,需要打破部門壁壘的勇氣。2月22日,濟南高新區審批服務部聯合舜華路街道辦在濟南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舉辦“樂業高新”現場招聘會。140余家單位參會,提供2000余個崗位,涵蓋多產業。活動采用“線上+線下”模式,吸引4000余人參與,達成2500余人次初步就業意向,為經濟市場注入新活力。3月22日,濟南高新區審批服務部與教育文體部聯合舉辦“樂業高新·校企賦能”活動。活動將招聘會與校企合作洽談會相結合,63家企業提供700余個崗位,還推動山東協和學院等院校與7家重點企業探索“校企雙元育人”新模式,實現人才供需“雙向賦能”。
為破解企業“多頭跑、重復審、耗時長”難題,濟南高新區審批服務部構建“三統一”協同審批新格局,統一受理標準、審查流程及數據共享。3月,漱玉平民大藥房彩虹湖店等5家企業通過該模式同步完成多項資質辦理,審批時限壓縮60%,真正落實“減環節、降成本、增效率”。聚焦企業許可證注銷“遺忘”痛點,通過“數據驅動+機制重塑”雙輪聯動,破解“僵尸許可”滯留市場隱患,實現經營主體“退市無感、風險清零”。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濟南高新區審批服務部持續深入推進“聯變聯銷”服務模式,通過流程再造、部門協同、數智賦能,打造政務服務“高新樣本”。
2025年以來,濟南高新區新登記企業5200余戶,同比增長9.16%,占濟南市新登記企業數的19.24%,位列全市第一。截至目前,內經營主體達14.5萬戶,其中企業達9.2萬戶。濟南高新區是全市唯一企業占比在六成以上的區縣(功能區)。這些亮眼的數據,不僅是濟南高新區營商環境吸引力的有力證明,更是區域經濟蓬勃活力的生動體現。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05034026號-9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7號院 郵編:100036 聯系電話:010-68209024 傳真:010-68209025